瀝青是黑色固體、半固體或粘稠狀物,主要為高分子烴類所組成,完全溶解于二硫化碳?捎刑烊缓腿斯煞N制備方法。
一、天然瀝青。地下原油從巖石裂縫滲透到地表,并長期暴露于大氣中,其中所含輕質部分蒸發后殘留物經氧化成為天然瀝青,可存在于巖石裂縫、地面或形成湖泊,如著名的特立尼達湖瀝青(湖瀝青硬度很大,不能拌和瀝青混合料,且資源有限,現僅把將其用作粘稠瀝青材料性能改善的添加料)。
二、人工瀝青,即石油瀝青。
(1)直餾瀝青。原油經常減壓蒸餾法→常溫粘稠或半固體的產品。
(2)溶劑脫瀝青。減壓渣油經溶劑沉淀法→常溫固體或半固體的脫油產品。
(3)氧化瀝青。減壓渣油經吹風氧化→常溫固體的產品。
(4)調和瀝青。兩種以上不同稠度的瀝青按比例調配→一定稠度的產品。
(5)乳化瀝青。將粘稠瀝青加熱至熱熔狀態,經機械強力攪拌作用,使瀝青以細微液滴狀態分布在含有乳化劑的水溶液中,成為水包油狀的瀝青乳液。
(6)改性瀝青。將基質瀝青與一種或數種改性劑經適宜的加工工藝→混合物。
三、各種石油瀝青的路用性能
(1)常壓渣油:通常稠度較低,一般僅能用作透層油,不宜直接用于修筑表面處治和其它更高級的瀝青路面。
(2)減壓渣油:稠度較常壓渣油為高,可作為表面處治或貫入式路面用油。
(3)直餾瀝青:溫度感應性大,高溫穩定性差;直餾瀝青的優點是低溫性能較好。
(4)氧化瀝青:氧化瀝青稠度較高、溫度感應性較低,即高溫時抗變形能力較好,但同時低溫時變形能力也較差,但氧化瀝青含蠟量卻變化很少。
(5)溶劑脫瀝青:潤滑油原料在煉制高級潤滑油時,用溶劑脫瀝青裝置萃取脫瀝青油后,剩下的瀝青稱為溶劑瀝青。目前溶劑為丙烷、丙-丁烷、丁烷等。如丙烷為溶劑時,得到的瀝青含蠟量大大降低,從而使瀝青路用性能得到改善。
(6)改性瀝青:國內外普遍使用的道路改性瀝青主要是SBS彈性體改性瀝青、SBR丁苯橡膠改性瀝青以及PE、EVA塑料類改性瀝青,其中SBS具有優良的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能、抗疲勞、抗老化和抗水損壞性能,路用性能明顯優于其它聚合物改性瀝青,因而在新建的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基本上均是SBS改性瀝青。
(7)乳化瀝青:冷施工,節約能源,延乳化瀝青的應用范圍從路面新建工程到維修
工程,使用類型包括表面處治、稀漿封層、貫入式,以及瀝青碎石混合料等所有的瀝青路面類型;還應用于瀝青路面封層、透層、粘層,以及瀝青路面的冷再生工藝。優點:長施工季節;流動性好,提高質量;節省瀝青用量,擴大骨料來源,擴展瀝青路面類型;改善施工條件,減少環境污染。
四、石油瀝青的組成
(1)元素組成:碳含量83% ~ 87%,氫含量10%左右,H/C原子比約在1.4 ~ 1.6之間。
(2)化學組分:四組分分析法
①膠質—極性很強,使得膠質具有很好的粘附力,影響瀝青膠體結構類型。
②瀝青質—影響瀝青流變特性,含量增加→硬度變大、針入度變小、軟化點變高。
③飽和分—非極性,與芳香族一起使膠質—瀝青質軟(塑)化,穩定膠體體系。
④芳香族—非極性,具有強溶解能力。
⑤蠟分—高溫熔化→粘度降低→溫度敏感性增大;低溫析出→降低分子間聯系,低溫延展力降低;減小瀝青與石料親和力與粘附性。
五、瀝青膠體結構
(1)溶膠型瀝青:瀝青質含量不高(<10%),分散度高,有牛頓流特性。PI < —2
溫度敏感性高,高溫粘度小,低溫粘度增大而流動性變差,冷卻變為脆性固體。
(2)凝膠型瀝青:瀝青質含量高(25%—30%),常溫下呈非牛頓流狀態。PI > +2
粘彈性和溫度穩定性好,溫度升高瀝青質膠團可逐漸解締恢復至牛頓流態。
(3)溶—凝膠型瀝青:介于溶、凝膠型瀝青之間的瀝青膠體結構。—2 < PI < +2
六、瀝青的技術性質
(1)物理性質
①密度:規定溫度下(15°C)單位體積的質量,用D表示。
相對密度:規定溫度下瀝青質量與同體積水的質量的比值。
②體膨脹系數:瀝青儲罐設計、填縫密封等,其值越大,夏季易泛油,冬季易開裂。
A=(DT1—DT2)/ [DT1(T1—T2) ]
③介電常數:與瀝青對氧、雨、紫外線等的耐老化性有關。瀝青的介電常數定義為瀝青作為介質時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與真空作為介質時相同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
(2)路用性能
①粘滯性:瀝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瀝青粒子產生相互位移時抵抗剪切變形的能力。反映瀝青的膠結性能。高溫牛頓粘度公式F=η*A*(dv/dy), η=τ/γ,γ= dv/dy,τ=F/A,
動力粘度η(Pa*s)、運動粘度ν=η/ρ。
由于實際路面瀝青呈粘—彈—塑性,而非牛頓液體,剪應力與剪變率非線性關系,故引進表觀粘度η*表示,η*=τ/γc,c為瀝青材料的復合流動系數。
②瀝青粘度測定方法:
A. 毛細管法:135℃運動粘度νT=粘度計標定常數c *瀝青流經規定體積的時間t
B.真空減壓毛細管法:60℃動力粘度ηT=粘度計常數k*瀝青流經規定體積時間t
——直接關聯瀝青路面抗車轍能力。
C. Brookfield法:45℃以上表觀粘度η*=轉子在試樣中的轉動扭矩T*儀器參數
D. 標注粘度法:液狀瀝青在標準粘度計中,經規溫T規孔徑d流出50ml的用時
E.針入度法:測定粘稠瀝青稠度,劃分瀝青標號。P25℃,100g,5s 愈大,瀝青愈軟。
F.軟化點法:以條件硬化點和滴落點取代固化點和液化點,R3.5g,18.9mm,5℃/min、25.4mm
——多種瀝青軟化點時的粘度約為1200Pa·s,或相當于針入度為800;
——當量軟化點T800:針入度為800(0.1mm)時的溫度,反映瀝青高溫性能;
——當量脆點T1.2:針入度為1.2(0.1mm)時的溫度,反映瀝青低溫性能。
③瀝青的低溫性能:低溫抗裂性——低溫延性和低溫脆性——延度和脆點
A.延性:瀝青受外力拉伸時承受塑性變形的能力。
——化學組分不協調,膠體結構不均勻,含蠟量增加,會導致延性降低。
B.脆性:A.弗拉斯脆點實驗,以達到臨界硬度發生開裂時的溫度為條件脆性指標。
——脆點反映瀝青由粘彈性體轉變為彈脆性體即玻璃態的溫度,約2.1x109 Pa。
C.彎曲梁流變實驗(BBR):瀝青低溫勁度——抗裂性能。
——小梁試件加蠕變荷載兩項指標:彎拉模量<=300MPa,蠕變曲線斜率>=3。
D.直接拉伸試驗(DTT):測定瀝青低溫極限拉伸應變,0—36℃瀝青呈脆性特征。
——繪制應力應變圖,要求直接拉伸破壞時應變<=1%
④瀝青的感溫性:瀝青粘度隨溫度的變化,混合料拌、鋪、壓時對粘度都有要求。
A.針入度指數PI:用針入度軟化點實驗結果表征瀝青感溫性,及瀝青膠體結構。
P為針入度,A為針入度—溫度感應性系數,K為回歸系數
A=(lgP1—lgP2)/(T1—T2) 15、25、30℃且回歸系數R>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