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詢熱線:

    0371-6919-5319

    我的位置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行政協議典型案例(二)-----1

    發布時間 : 2021-06-08

    瀏覽量 : 465

    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集中發布行政協議典型案例。行政協議是行政機關為了實現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務目標,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作為現代行政管理活動的新方式,行政協議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人之間從權力服從關系轉變到平等合作關系的重要體現,是滿足公眾社會治理參與權和公共資源分享權的重要路徑,也是社會治理模式轉變的必然結果,體現了現代社會服務行政、給付行政的發展理念。行政協議對于推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推動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推動社會資本潛力充分釋放,推動實現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形勢下,行政協議的廣泛運用已經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首次將行政協議明確為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2019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審理行政協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并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這一司法解釋對于推動建立完善政府依法行政、守信踐諾機制,強化產權保護,保障民營經濟和社會資本合作方的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法治政府、責任政府、誠信政府建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人民法院審理行政協議案件提供了更詳細的審理規則和更統一的裁判尺度。行政協議司法解釋實施以來,人民法院審理行政協議案件數量越來越多,審理標準也越來越規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司法解釋正式施行已滿一周年,最高人民法院從全國范圍擷選了一批行政協議典型案例,今天正式向社會公布。


    本次發布的是第一批,共十件案例,涉及行政協議的履行、變更、解除、無效等法律適用問題。這批案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體現了行政協議案件的多樣性。這十個案例既包括行政機關訂立行政協議、單方變更或者解除行政協議案件,也包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義務案件;既包括征收補償協議案件,也包括政府特許經營、招商引資等行政協議案件。二是,體現了行政協議案件審判理念的特殊性。人民法院審理行政協議案件,在始終堅持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對訂立行政協議,單方變更、解除協議,不依法履行、未按約定履行協議合法性審查的基礎上,注重對協議本身的合法性審查,注重對履約行為的合約性審查,有效融合公、私法,彰顯行政審判全面合法性審查與合約性審查的優勢。三是,體現了行政協議案件審理規則的特殊性。這十個案例涉及的行政協議法律適用問題,體現了優先適用行政法、行政訴訟法的鮮明公法特色。在行政法、行政訴訟法沒有規定時,也可以適用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規范。在舉證責任分配和責任承擔方式、行政機關依法履約的判斷標準等方面,也有區別于其他行政案件的特殊性。


    這些典型案例堅持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對于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推動“放管服”改革,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嚴格兌現承諾、認真履行行政協議職責具有積極引導作用。我們期望通過這些典型案例的發布,為各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協議案件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審判經驗,不斷豐富行政協議案件審判實踐積累。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人民法院將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依法妥善審理行政協議等行政案件,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指引作用,推動完善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強化產權保護力度,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與獲得感。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協議典型案例

    (第一批)


    目 錄


    1.卡朱米公司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人民政府請求撤銷征收補償安置協議案;

    2.溫紅芝訴上海市虹口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請求確認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無效案;

    3.張紹春訴重慶市綦江區新盛鎮人民政府不履行土地復墾行政協議案;

    4.張鐵成訴北京市門頭溝區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辦公室、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人民政府不履行行政協議案;

    5.九鼎公司訴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北區管理委員會、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不履行招商引資行政協議案;


    6.陳佐義訴湖南省株洲市淥口區人民政府單方撤銷房屋征收補償協議決定案;


    7.馬諾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沙區人民政府不履行房屋征收補償協議案;

    8.恒裕公司訴廣西壯族自治區融安縣人民政府不履行行政協議案;

    9.靈石公司、正和公司訴安徽省渦陽縣人民政府、安徽省蒙城縣人民政府、安徽省利辛縣人民政府請求訂立特許經營行政協議案;


    10.淮安紅太陽公司訴江蘇漣水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江蘇省漣水縣人民政府繼續履行投資協議案。


    一、卡朱米公司訴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人民政府請求撤銷征收補償安置協議案


    基本案情


    2007年,福建省卡朱米時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朱米公司)取得涉案土地的國有土地使用權。2011年2月16日,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對莆田市城區工業企業搬遷工作制定了具體搬遷補償細則。2015年3月8日,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荔城區政府)委托福建光明資產評估房地產估價有限責任公司對卡朱米公司企業資產搬遷補償價值進行評估。2017年1月22日,莆田市磐龍山莊項目指揮部受荔城區政府委托與卡朱米公司訂立《企業征遷補償安置協議書》(以下簡稱補償協議),該補償協議對合同主體,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筑物、構筑物和實物資產情況,補償方式,補償項目及補償金額,過渡方式,征遷補償款支付方式及交房期限,違約責任等進行了約定。2017年5月15日,卡朱米公司以補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補償協議。

    裁判結果


    福建省寧德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補償協議第六條約定,將搬遷補貼額預留12,104,576元作為履約保證金,卡朱米公司需開展兼并重組且兼并重組投資額需大于征遷補償額36,182,713元,并經荔城區政府審核后,才可以取得履約保證金。如果卡朱米公司投資額小于征遷補償額,將取消卡朱米公司履約保證金。該條款對被征收人獲得搬遷費用人為附加了不平等條件,明顯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補償明顯不合理,行政協議顯失公平。遂判決撤銷卡朱米公司與荔城區政府訂立的補償協議。荔城區政府不服,提出上訴。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就補償協議內容來看,卡朱米公司要獲得協議約定的全部搬遷補貼額,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一是完成企業兼并重組;二是兼并重組投資額必須大于征遷補償額。而實踐中,實現企業的兼并重組需要有合適的被兼并對象且兼并雙方需能達成合意。因此,卡朱米公司要實現上述條款的首要條件就必須依賴第三方的參與及其意思表示,而非卡朱米公司依其獨立意志可以成就,這樣的條件設定對于卡朱米公司權利的實現顯然困難。條件中關于“投資額必須大于征遷補償額”“如果投資額小于征遷補償額將取消履約保證金”等設定沒有考慮到卡朱米公司投資的實際狀況以及實踐中投資額到位的各種可能性,沒有對投資額到位作出合理的安排,簡單規定投資額一旦小于約定就取消履約保證金,對于卡朱米公司而言顯然過于苛刻。從補償協議履約保證金設定的金額來看,補償協議中約定的搬遷補貼額為27,173,083元,而約定的履約保證金為12,104,576元,約占搬遷補貼額的45%,如此巨額的履約保證金對于卡朱米公司也是極為不公平的。因此,補償協議為卡朱米公司獲得合法合理的搬遷補貼額附加了不平等的條件,違反了合同所應遵循的公平、平等的基本原則。一審判決據此認定補償協議存在不公平的情形,依法撤銷補償協議,于法有據。荔城區政府可在與卡朱米公司充分協商的基礎上,遵循公平原則重新就補償安置達成協議。二審遂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典型意義


    如何在契約自由與公法監管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是行政協議案件審理的難點。行政機關在行政協議的訂立過程中,應秉持公平公正、“禁止不當聯結”等原則,合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與相對人展開平等協商,達到既實現公共治理,又有效保護和實現相對人合法權益的目的。本案中,獲得拆遷補償屬于被征收人的法定權利,其與被征收人是否完成投資額等義務之間沒有合理關聯。涉案行政協議的訂立,雖在形式上符合平等協商的要求,但因行政機關利用其強勢地位為協議相對人設定明顯不對等的條件或者義務,實質上并不具有合意基礎,違反了“禁止不當聯結”原則。因此,針對協議相對人提出行政協議存在顯失公平情形之主張,人民法院除可以參照適用民事法律規范的相關規定對是否屬于合意進行審查外,還應當適用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標準對是否存在“不當聯結”進行判斷。經審查認定存在顯失公平或者不當聯結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支持協議相對人主張撤銷行政協議的訴訟請求。

    二、溫紅芝訴上海市虹口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請求確認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無效案


    基本案情


    2015年12月3日,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涉案房屋在征收范圍內,馮志來為承租人,內有在冊戶籍人口14人。2016年1月20日,上海市虹口區舊區改造和房屋征收居住困難認定小組(以下簡稱虹口居困認定小組)確認馮志來戶在冊戶籍人口包括馮志來、溫紅芝、馮桂英等11人符合居住困難戶認定條件。2016年1月27日,馮志來戶與上海市虹口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簡稱虹口區房管局)訂立了《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議》(以下簡稱補償協議),協議第六條(居住困難保障補貼)中載明:“經認定,被征收戶符合居住困難戶的補償安置條件,居住困難人口為11人,居住困難戶增加貨幣補貼款人民幣2,023,739.62元?!?016年2月3日,該戶交房拆除。同年10月20日,馮桂英等人向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起訴溫紅芝等人分家析產訴訟。在該案審理中,詢問各方當事人對補償協議效力的意見,各方均認為協議有效。2016年12月,馮志來過世。溫紅芝認為補償協議認定的居住困難人口中有多人不符合居住困難認定條件,損害了國家利益,侵犯了自身的合法權益,遂提起本案訴訟請求確認補償協議無效。案件審理過程中,虹口居困認定小組對該戶居住困難人口進行了重新審核和認定,剔除了不符合居住困難認定條件的5人,將居住困難人口認定為6人。

    文章來源: 最高人民法院

    QQ在線咨詢

    微信掃碼關注

    返回頂部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A片,白丝美女被操,毛多水多www偷窥洗澡,黑人太大太长太深太硬,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喷水视频夜,欧美姓爱